被骗缅甸后如何逃生?反诈人士讲述缅甸自救技巧

2022年12月29日,李伟用床单做成求生绳从7楼滑下,他从5楼摔下来,受重伤昏迷。这个冒险行为,李伟认为是失败的逃跑,他不建议效仿。不过重伤后被送往医院,他才有了从医院逃跑的新机会。2023年1月19日凌晨,李伟趁两名看守他的安保睡熟,拄着双拐逃出医院,在中缅边境的山区地带多次换车后,被辗转送到清水河口岸回国。
李伟并不建议盲目逃跑,异国他乡很容易迷失,当地武装分子太多,如果被抓会给自己带来生命危险。让家人交钱赎人还是最稳妥的办法。
刘杰也认为一个人逃出诈骗集团是一种危险行为,很多人不具备侦查的能力,身边有没有可疑的人盯梢你不知道。“诈骗集团主要是求财,而不是求命。”
刘杰说,逃出诈骗工业园后,一定要向云南边境城市的公安部门求救,要向大使馆报备,此外多问在缅甸经营企业的中国老板,打听一些基本的情况,比如到哪一个口岸最近、口岸的政策,以及怎么坐车,换一定的现金,购买流量卡、充电宝等。
被骗入缅三天之后,人很难回来
2020年,刘杰就曾在网上发帖,详细介绍了被骗到缅甸做电信诈骗后该怎么回国的方法。刘杰称,2019年至今他参与解救超过400人,很多逃出来的人,都直接或间接看到过他写的帖子。
刘杰说,在缅北地区从事诈骗的75%左右是16岁~22岁的年轻人,这部分人很多都是低学历,缺乏全面的社会认知,容易被他人诱导,没有形成完整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。到了诈骗集团后,更容易被“洗脑”,最终走上诈骗之路。
“基本上都是三天时间,三天之内被洗脑成功的人,就走上了诈骗道路,也很难回来。”
刘杰说,其实到了边境,绝大部分人都知道准备要偷渡,再加上专门负责偷渡的“蛇头”,只会告诉你是在国内工作,抱一丝侥幸心理,大家继续“前进”。而缅北大部分地区与中国接壤,使用中文,因此大部分偷渡过去的人并不能准确认知已经到了缅北。
刘杰告诉记者,云南、广西等边境城市,这些年反诈骗宣传工作一直做得很好。无论通过什么方式进入边境城市,都可以看到反诈骗标语,坐汽车,乘飞机、火车,住酒店都有反诈宣传,并且当地每天都有巡逻,如果有疑似偷渡者,云南边境派出所还会将其拘留一天,并要求其返回。
认证为“知名科学科普博主”的科学未来人也在微博中写道:实际上这些人刚到边境一般就会接到户籍民警的劝返电话,但这些人不听,还要在当地熟悉地形的人的带领下,在山上兜圈子跑出去。到了国外大部分是从事诈骗,还有一些参与走私,“产业链”上捞偏门,无知无畏。
在刘杰看来,把人解救出来只是第一步,有时还要解救“人心”。就像传销一样,很多人是被亲友一个个“忽悠”到了缅甸从事诈骗活动。幻想一夜暴富的人,需要把他们的思想给纠正回来。
安全回国自首后的李伟,现在一边治病一边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直播,他不断将遭遇告诉网友,“建议一个人不要到东南亚旅游,警惕高薪到境外工作的诱饵。如果有朋友在柬埔寨、缅甸等国家工作,最好远离他,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。”李伟告诫父母们,13岁~20岁的孩子处于叛逆期,家长一定要做好心理干预。
记者手记
安徽四名大学生偷渡缅甸失联被广泛关注之后,李伟直播间的人气突然就上来了。他以自己的切身经历,告诫国人放弃偷渡去缅甸求高薪工作的幻想。他的经历通过网络每天能触达数万网友。
刘杰说,实际上2019-2021年是缅甸诈骗最多的时候,国家也一直重视反诈工作,重拳出击。据了解,一宗地方电诈案件会很快梳理汇总至国家反诈中心统一研判分析。
如今你是否发现,接到诈骗电话后会有警方的短信或者电话提醒?在转账、贷款的时候,会有金融机构的风险提示甚至是电话咨询?几年来,以前的那些漏洞正一点点补上,反诈的大网正越织越密。有了高层的重视,有了国家反诈中心的带动组织,有了个人反诈意识的增强,相信未来骗子的空间会越来越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